企业要正确对待、科学处理吸纳残疾人就业问题,残疾人就业信息(残疾人就业培训)

  根据国家残疾人保障法要求,每个企业都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安置残疾人就业人数没有达到规定比例的就需要缴纳残疾人保障金。那么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到底只是政府与社会强行加设的义务、社会责任,还是可以成为企业、残疾人互赢的良好途径呢?

20210622144523_72.png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出于适龄就业阶段的残疾人已经达到3500万人左右。残疾人如何正常的生活、融入社会?选择合适的岗位就业是最合适的途径。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是具备从事某项工作或特殊岗位的能力与水平的,残疾人就业,不仅需要全社会改变态度,更加理性看待、更加平和接受、更加大力度支持,更加需要企业敞开怀抱吸纳、科学合理管理、统筹支持照顾!

  但是,对于企业来讲,吸纳残疾人就业确实是有一定的鼓励与考量。比如,如何挑选、招聘合适的残疾人就业?什么途径挖掘适合企业岗位的残疾人群体?如何科学合理地为残疾人安排岗位和工作内容?如何管理好在岗残疾人职工?是否需要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额外保障与工作支持?残疾人职工与其他职工能否良好互动、形成合力?等等等等问题困扰着企业。

  关于招聘合适残疾人就业的问题?目前一般通过四种渠道,一种就是在劳动市场寻找,这种渠道概率比较小,很难找到合适的残疾人;一种是亲朋好友介绍,可以通过企业经营人以及在岗员工的人际关系来寻找合适企业岗位的残疾人,这种渠道的优势在于比较知根知底,劣势在于目标范围过于狭窄;一种是进行网上招聘;最后一种就是通过残联推荐,但是残联很难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为某一个或者某一些企业专门去匹配残疾人,毕竟残联服务的残疾人大多倾向于福利向,而非就业。特别是,一部分残疾人出于对“残疾”标签的排斥,往往不愿意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去找工作,更愿意通过熟人介绍寻找就业机会。而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残疾人又不用太费力气就能找到工作,因此企业难以招聘到合适的残疾人不足为奇。

  关于吸纳残疾人就业与岗位匹配度问题。招聘了残疾人,如何提供合适的岗位呢?许多企业为了履行社会责任、公益等多种原因考量,往往会在统筹岗位前就招聘了残疾人进入企业,却随后面临残疾人员工与企业岗位匹配度的问题。

  如何科学管理残疾人员工?残疾人员工入职后,因为身体与精神状况等原因,岗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安全性问题要摆在首位。残疾人员工入职后,如何培训岗位技能?如何从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团队配合等各个方面去适应残疾人的劣势、激发残疾人的热情、发挥残疾人的优势?等等,都需要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帮助。特别是,大量存在残疾人员工入职之后却很快离职的问题,离职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岗位不适应、工作环境不适应、甚至没有得到足够尊重、没有实现价值等等。

  基于以上问题,企业残疾人招聘的时候,首先,要在企业内部设定好合适的岗位,制定合理的招聘计划;其次,要多渠道选择合适的残疾人挖掘途径;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科学管理残疾人员工,要从精神上尊重、理解、包容残疾人员工,从实际工作中基于残疾人合适的内容与培训等。

  为了更好地招聘、使用残疾人员工,实现残疾人就业需求、个人价值与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需求相适应,我们建议企业通过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帮助提供残疾人就业服务,设计一整套残疾人招聘、就业、管理、评估体系等,帮助企业与残疾人员工更好地合作、共赢!

原创文章,作者:残保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yuncaishui.com/620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留言 节税案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