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的定义 灵活用工是指在规定工作任务或固定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企业根据关于雇佣关系的现行法律法规,以劳务派遣、业务承揽(外包)、商业流程外包、非全日制用工、自由职业者经营等多种用工方式,
灵活用工的定义
灵活用工是指在规定工作任务或固定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企业根据关于雇佣关系的现行法律法规,以劳务派遣、业务承揽(外包)、商业流程外包、非全日制用工、自由职业者经营等多种用工方式,帮助实现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的快速调整、精确匹配、弹性管理和敏捷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用工形式。
灵活用工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根据企业短期的及项目性需求采取的用工模式,是传统固定用工模式的补充,其本质是一个通过分解与整合来实现劳动分工精细化的过程。
灵活用工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灵活用工开始兴起:战后各国的工业都百废待兴,就业缺口的增加和壮年劳动力的减少刺激了灵活用工的产生,并且延伸展到了青年学生、低技能失业人员等群体中,利用假期来积累工作经验并为用工企业缓解劳动压力。灵活用工模式也能解决国家就业制度的缺陷,满足其短期临时性需求。
日本灵活用工市场快速发展期为1999-2008年:日本灵活用工行业快速发展原因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及人口红利消退,导致用工成本上升催生企业灵活用工需求,而政策逐步放宽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国内大量灵活用工服务机构涌现。
美国灵活用工市场在2000年达到成熟状态:此前的20年为行业快速发展期。美国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为灵活用工提供适宜的外部环境,企业对灵活用工需求增加,人力资源提升灵活用工供给质量使得行业快速增长。
灵活用工在中国
灵活用工其实早在改革开放之后就随着西方企业文化进入到了中国,但是因为多种复杂因素,没有发展起来。
2015年是中国的共享经济元年: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为我国创造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岗位,大力刺激了我国的灵活就业市场,不少劳动者选择放弃原本的全职岗位、或从待业关系中走出,进入灵活就业大军中。
2017年,伴随营改增之后买卖发票受到压制,加上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灵活用工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在中国开花落地。
2020年,根据人社部最新数据,中国有2亿人已经加入灵活用工的大军中来。
灵活用工的优势和风险
优势
提高组织战略的灵活性与高绩效性
用工灵活,突破职位编制限制
能有效提高人力配置对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
为企业降本增效,节约固定人力资本
自主用工,提升员工综合能力
让企业成本控制目标更加清晰可见
有效满足业务季节性波动需求,规避用工风险
风险
员工忠诚和企业归属感不强
缺乏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灵活用工对管理水平要求高
使用了不合规的灵工平台
政策性风险,财税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灵活用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yuncaishui.com/5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