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私超10万被严查?但这5种情况合法,财务放心大胆转!

中国人民银行的一则通知,又让公转私话题登上财税圈热议榜。7月1日起,河北将试点个人账户超过10万元转账交易监测行为,10月起浙江、深圳也将正式试点,意味着公转私业务将被严查。

公转私超10万被严查?但这5种情况合法,财务放心大胆转!公转私超10万被严查?但这5种情况合法,财务放心大胆转!

为何严查”公转私”业务?
在实际的情况中,公户对私户的打款,往往隐匿着贪污、挪用公款、偷税等犯罪违法行为。近几年关于公转私、大额现金交易监测的政策不断更新落地,也在警醒各企业在进行公对公、公对私等交易行为时千万守住税法红线。
公转私超10万被严查?但这5种情况合法,财务放心大胆转!
1. 公司与公司之间或者公司和个人之间的借款,无相关合同约束

公司的钱不是老板的钱!老板或者股东想从公司借款,财务需要和老板沟通签订借款协议或者合同、并在协议内标明借款用途(用于公司经营),也就是说,借款只要有相关合同约束是合法的。
如果股东是用于个人用的借款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需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同时,需要在一年内归还借款,不然也会产生涉税风险。
2. 对公账户根据客户需求打款客户私人账户

如果客户是个人,公转私需要有合法的交易合同。如果双方均为公司的情况,只能公对公转账,公司之间交易需要有合法的交易合同。
3. 交易发生退款时,按客户要求将退款打进私户

在企业交易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退款的情况,如果客户本身是公司,但要求打进私人账户,也是不合法的。款项应该原路返回对方公司公户,而非另外打一笔钱到客户的私户。
4. 公司收入直接入账到法人支付宝或者微信,然后提现到个人卡上再转回公司

法人支付宝或者微信都不是公户,用来周转和提现公司的收入也是不合法的。应该注册对公的微信和支付宝账号,备注代收款也是存在税务风险的。
公转私超10万被严查?但这5种情况合法,财务放心大胆转!
不难猜测公转私行为在未来的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但我们也无需对政策过度解读,不是所有公转私行为都是为了偷税漏税
在企业经营中,以下5类公户转私户的行为是属于正常业务,依旧可以大胆操作。
1. 支付员工工资、奖金
公司通过银行发放员工工资并依法代扣个税,这是最常见的公转私的情况。但站在财税角度,企业应提供相关证据链以证明业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但在实务中,有些企业会伪造劳动合同虚增员工,这种虚假的”公转私”支付工资的行为变得风险更大,企业要杜绝。
2. 支付个人稿费、演出费等劳务收入

例如A公司通过对公账户支付授课老师的培训费20万元,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并且已按”劳务报酬”所得代扣代缴个税,税后报酬转入授课老师个人卡中,也是合规的。

3. 支付员工所报销的差旅费等
支付给员工所报销的差旅费等是合法的公转私,正常操作也不会有问题。给员工的报销差旅费等,需要有公司制定相关的差旅费报销管理制度等文件,并将相关的车票、过路过桥费、加油费等佐证与差旅费补助单放在一起报销,证明差旅费补助的真实性。
4. 员工办业务向公司借的备用金
公司转账给员工做备用金,可以直接支付现金,也可以用银行转账。公司账户支付备用金需要手续完备,原始凭证齐全,摘要清晰。
5. 支付股东的分红

公司将公账上的利润按股息、红利代扣个税后的金额转给股东,也就是说完税后的分红,这种公转私行为也是合规的。依据现行税法自然人股东获得分红需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 

总而言之,我们正常的业务的公转私还是可以大胆用,如果企业以不合法的手段通过大量公转私方式来偷逃税款,这种行为不管是否纳入大额交易报告,都是有税务风险的。
灵云财税建议各企业,尽量不混同公私资产,不使用个人账户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型网络支付方式进行员工工资发放等,同时公司账户和老板、股东的个人账户也不宜频繁交易,以上行为都存在逃税等违法行为的嫌疑,容易受到税局关注。
 
有节税需求的企业,可寻求灵云财税免费咨询和定制税筹方案,安心节税,事半功倍!

灵云合伙人是灵云数科旗下灵云财税2.0服务平台,基于企业灵活用工场景,提供灵活用工、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工资代发、个税申报、合理避税、众包用工’以及税务筹划等解决方案。灵云财税是企业薪酬发放的首选平台。

原创文章,作者:灵活用工平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ngyuncaishui.com/29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留言 节税案例
返回顶部